M2型4.2英寸迫击炮

M2型4.2英寸迫击炮
1952年在朝鲜的M2型4.2英寸迫击炮
类型迫击炮
原产地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43–1974 (美国) 1943–现在(其他国家)
使用方美国陆军
美国海军陆战队
参与战争/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战
朝鲜战争
越南抗法战争
葡萄牙殖民战争
生产历史
研发者美国化学战勤务队
基本规格
重量151 kg (332.89 lbs)
长度1.22 m (4 ft)
枪管长度1米(3英尺3英寸)

炮弹11—13公斤(24 磅 4 oz—28 磅 11 oz)[1]
口徑107 mm (4.2 in)
射速5 rpm for 20 minutes
1 rpm indefinitely
枪口初速250—256 m/s(820—840 ft/s)
有效射程515 m (563.21 yd)
最大射程4.4 km(2.7 mi)
一个M2型4.2英寸迫击炮组1953年在炮击北朝鲜

M2型4.2英寸迫击炮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装备的帶线膛 4.2英寸 (107 mm) 迫击炮。最初它是以化學武器投放裝備的目的開發,因此又被命名為化學迫擊炮,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卻以步兵支援重迫擊炮的角色發揮功用。1951年开始被同口径的M-30 4.2英寸迫击炮替换。

历史

美国于1924年开始仿制英国4英寸(102毫米)Mk I型斯托克斯迫擊炮英语Stokes_mortar,該版本的迫擊炮較原版斯托克斯迫擊炮口徑大了1英寸,專用於發射煙霧彈、毒氣彈、燃燒彈等化學武器。美國製造的版本改造了底座、並將炮管車上膛線,使該迫擊砲除了口徑增加到4.2英吋、重量變重,已經與原本要仿製的對象全然不同。1928年第一款4.2英寸M1迫击炮在美军入役。M1迫击炮发射化学炮弹时射程2,400碼(2,200米)。雖然該型迫砲的原始目標是為了散布化學武器使用,但因為戰間期追求和平的政治氛圍施壓,最初只量產了煙幕彈,燃燒彈和毒氣彈只有進行開發,未能量產。至二戰爆發後,美軍的化學迫擊砲獲得授權得以重新配發化學兵器,美国的化学迫击炮准备了芥子气路易氏剂光气、CNB(2-氯苯乙酮四氯化碳中的溶液)、CNS(三氯硝基甲烷2-氯苯乙酮氯仿溶液)。后来,增加了氯化氰美国化学战勤务队对各种毒剂用在毒气战的相对效能评价,可以从1940年至1946年化学迫击炮弹库存中体现:540,746枚芥子气炮弹,49,402枚光气炮弹,41,353枚CNS炮弹,12,957枚CNB炮弹,175枚路易氏炮弹。[2]铝热法或其它燃烧弹可用于纵火。

M2型4.2英寸迫击炮可分解为三大件,由炮组人员人力携行。炮管重105英磅(48公斤),包括底部的拧入盖,内置击针。标准的反后坐液力底座可调整水平、重53英磅(24公斤)。底钣每侧有长柄,方便携带,重175英磅(79公斤)。[3]

但實際到1941年底美國正式向軸心國宣戰時,因為軸心國幾乎沒有對美軍發射化學兵器的案例,因此化學迫擊砲使用範疇大減。為了提升泛用度,美軍決定開發標準高爆榴彈供化學迫擊砲使用。为扩大射程至3,200碼(2,900米),高爆榴彈增加了可裝置的發射藥量,实际上射程达到了4,400碼(4,000米)。该型的迫击炮命名为M2型。首次参战是在西西里島戰役,在地形崎嶇的義大利南部,後膛火炮有許多的射角限制,可採用高仰角投射砲彈的4.2英吋迫擊砲很有效地彌補的這些缺憾,該戰役中美軍投射了大約35,000發高爆榴彈。

战术组织

二战美军步兵师會加配一个化學迫擊砲營英语Chemical mortar battalion強化支援火力,該營編制有48门M2型4.2英寸迫击炮,營下屬营部连、4个迫击炮连,每连辖3个4门制迫击炮排。1944年9月29日颁布的新编制,化学迫击炮兵营由4連制(方塊)縮編3連制(三角),配合美軍的三角師架構,原有的D连被抽出合組新的化學迫砲营。

  • 营部连
    • 连部排(4名军官、4名士官、14名士兵)
    • 营部排(5名军官、6名士官、20名士兵)
    • 修理排(1名军官、2名士官、6名士兵)
    • 3个弹药排(每排2名士官,29名士兵)
  • 3个化学迫击炮连。每连9名军官、40名士官、118名士兵,编制为:
    • 连部排(3名军官、7名士官、28名士兵)
    • 3个化学迫击炮排。每个排编制为:
      • 排部班(2名军官、3名士官、6名士兵)
      • 4个化学迫击炮班,每班辖1名班长,1名士官炮长,1名士官副炮长,3名弹药手,2名卡车驾驶员。装备一台道奇WC系列3/4吨中吉普英语Dodge WC series
  • 医疗分队(1名军官、1名士官、13名士兵)

二战美军有25个化学迫击炮兵营派往海外参战:第2、第3、第71、第72、第80至第100营。 7个野炮营:第443、第483、第534、第537、第560、第781、第782炮兵营转为化学迫击炮兵营,但未及参战。

韓戰時,4.2英吋迫擊砲的編裝已經下放至步兵團,成為團級編制支援武器。美國陸軍步兵團配置重迫擊砲連是8門制,海軍陸戰隊的重迫砲連則是12門制。在韓戰期間以完成營級編制投入作戰的化學迫砲營只有第2化学迫击炮兵营,共参战1008天。

弹药

M2型4.2英寸迫击炮有线膛,因此不同于普通的水滴形状的迫击炮弹,其炮弹没有尾翼,为圆柱体药筒与弧形弹头。[4]炮弹尾部为“膨胀弹带”,膛口装填时直径比内膛小。激发后,炮弹尾部的钢制压板向前压迫铜质的膨胀弹带使其膨出与膛线密合、气密。

炮弹也有尾管,尾管底部自带了击针。尾管外部可安装附加的方形发射装药。

M2 4.2英吋迫击炮使用的M3高爆弹装药3.64千克,介于M101 105毫米榴弹炮的2.18千克装药与M114 155毫米榴弹炮的6.88千克装药之间,破壞力介於師級輕炮與重砲之間。该迫击炮可以发射白磷烟雾弹与芥子气化学炮弹。1997年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时,美军库存了47万枚4.2英寸芥子气化学炮弹。

可用炮弹
类别 型号 重量 装药 膛口速度 射程
高爆彈 M3高爆弹 11.11公斤(24 磅 8 oz) TNT, 3.64公斤(8 磅 0 oz) 256 m/s(840 ft/s) 4 km(2.5 mi)
烟雾弹 M2烟雾弹 11.57公斤(25 磅 8 oz) 白磷烟雾弹 250 m/s(820 ft/s) 3.9 km(2.4 mi)
化学炮弹 M2芥子气炮弹 13公斤(28 磅 11 oz) HD, 2.7公斤(5 磅 15 oz) 或
HT, 2.6公斤(5 磅 12 oz)
256 m/s(840 ft/s) 4.4 km(2.7 mi)[5]

用户

  •  奥地利: 截至1984年 (198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6]
  •  比利时: 截至1984年 (198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6]
  •  玻利维亚: 截至1984年 (198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6]
  •  巴西: 截至1984年 (198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6]
  •  柬埔寨: 截至1984年 (198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6]
  •  中華民國: 缅甸战役开始使用[7]。1946年组编为國民革命軍重迫击炮第11、第13、第14、第15团,分别配属东北行辕、徐州剿总、郑州指挥所、武汉行辕。共288门。這批迫擊炮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耗損,中華民國國軍在台灣重建時換用M30型4.2吋迫擊炮。
  •  中国:解放战争、韓戰期間運用。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1年9月時統計部隊有各型號107公厘迫击炮共165門,至1952年仍有從中國撥補;107毫米迫击炮弹則由瀋陽兵工廠量產提供,韓戰期間以蘇聯援助的120公厘PM1938型迫擊炮汰換。
  •  哥伦比亚: 截至1984年 (198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6]
  •  賽普勒斯: 截至1984年 (198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6]
  •  衣索比亞: 截至1984年 (198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6]
  •  法國[8]
  •  希腊: 截至1984年 (198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6]
  •  危地马拉: 截至1984年 (198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6]
  •  日本: 陸上自衛隊在重建時獲得美國軍援獲得,佈署在步兵團下的重迫擊炮營。1992年開始由法國授權生產的MO-120-RT迫擊炮取代,2010年退役。
  •  老挝: 截至1984年 (198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6]
  •  突尼西亞: 截至1984年 (198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6]
  •  土耳其: 截至1984年 (198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6]
  •  菲律賓: 截至1984年 (198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6]
  •  巴拉圭: 截至1984年 (198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6]
  •  葡萄牙: 称作 m/951[9]
  •  越南民主共和国[8]
  •  越南共和国[10]

参见

  • ML 4.2英寸迫击炮英语ML 4.2-inch mortar – 二战英军的107毫米迫击炮
  • M1938年式107公厘迫擊炮 – 二战苏军的107毫米迫击炮

注释

参考文献

  1. ^ Chamberlain, Peter. Mortars and rockets. Gander, Terry. New York: Arco Pub. Co. 1975: 23. ISBN 0-668-03817-9. OCLC 2067459. 
  2. ^ Bruce Elliott; Rodney Young. History of the 4.2" Chemical Mortar. www.4point2.org. [14 April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1). 
  3. ^ Archived copy. [200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14).  |url-status=|dead-url=只需其一 (帮助) Infantry Weapons of the KOREAN WAR Mortars: 4.2-inch M2 Mortar
  4. ^ https://fas.org/man/dod-101/sys/land/mortar_c.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Mortar Cartridges
  5. ^ U.S. Army TM 43-0001-28, p. 4-84, April 1994.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Janes, pp. 918–926
  7. ^ Philip Jowett. The Chinese Army 1937–49: World War II and Civil War. Osprey Publishing. 2005: 34. ISBN 978-1841769042. 
  8. ^ 8.0 8.1 存档副本. [2020-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9. ^ Abbott, Peter; Rodrigues, Manuel. Modern African Wars 2: Angola and Mozambique 1961–74. Osprey Publishing. 1998: 18. 
  10. ^ Rottman, Gordon L. Army of the Republic of Vietnam 1955–75有限度免费查阅,超限则需付费订阅. Men at Arms 458. Osprey Publishing. 2010: 9. ISBN 978-1-84908-181-8. 
  • Infantry Weapons of the KOREAN WAR Mortars: 4.2-inch M2 Mortar
  • History of the 4.2-inch mort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escription of the 4.2-inch mortar
  • Jane's Infantry Weapons 1984–1985, Ian Hogg (ed.), London: Jane's Publishing Company Ltd., 1984. ISBN 0-7106-0796-2.
  • Hunnicutt, R. P. Half-Track: A History of American Semi-Tracked Vehicles.. Presidio Press. 2001. ISBN 0-89141-742-7. 
  • Army Service Forces Catalog CW 1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M2型4.2英寸迫击炮
  • Popular Science, April 1940, Army's Smoke Throwers early detailed article on 4.2 mortar
  • The Chemical Warfare Service: Chemicals in Comba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Via the 'United States Army in World War II: The Technical Services' section of the To Those Who Served website
  • Adding Firepower to Infantry: The 4.2-Inch Chemical Mort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y Christopher Miskimon, courtesy of the Warfare History Network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火砲
戰防炮
迫擊炮
步兵炮
山炮
野戰炮
重炮
中口径高射炮
  • M1929
  • 維克斯1931年式高射炮
  • 俄M1931 76mm高炮
  • 俄M1938 76mm高炮英语76 mm air defense gun M1938
  • SK C/30 88毫米高射炮英语8.8 cm SK C/30 naval gun
小口径高射(機)炮
  • 參見模板:Template:北伐至抗戰時期中華民國步兵武器裝備
  • Template: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坦克與裝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