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波蘭起義 (1918年—1919年)

大波蘭起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

1919 年波蘭起義期間,黑色國防軍與波蘭軍隊作戰
日期1918年12月27日–1919年6月28日
地点
大波蘭地區
结果 波蘭勝利
领土变更 根據《凡爾賽條約》,普魯士波森西普魯士上西里西亞東部和賈烏多沃地區歸波蘭
参战方
 波蘭第二共和國 魏瑪共和國 威瑪共和國

波兰 20世纪波兰领土变更
 
大波兰起义(1918年–1919年)
凡尔赛条约(1919年)
聖日耳曼條約(1919年)
苏瓦乌基条约(1920年)
里加条约(1921年)
西里西亚起义
波兰走廊
 
 
波茨坦会议(1945年)
兹戈热莱茨条约(1950年)
波苏边界线调整条约(1951年)
华沙条约(1970年)
二加四条约(1990年)
德波邊界條約(1990年)
 
地区
 
分界线
寇松線(1920年)
奧得河—尼斯河線(1950年-1990年)
 
邻国
德国领土变更
波罗的海国家领土变更

1918-1919年大波蘭起義波蘭語powstanie wielkopolskie 1918–1919 roku;德語:Großpolnischer Aufstand)是一個波蘭人軍隊在大波蘭地區反對德國的統治,這次起義對凡爾賽條約產生了重大影響,該條約承認波蘭為獨立國家,波蘭第二共和國由此誕生。

時代背景

1795年波蘭遭到第三次瓜分之後,波蘭作爲一個獨立國家已經不復存在。但是自1795年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中間發生了多起爭取獨立的起義,但這些起義均被鎮壓。1806年耶拿-奧爾施泰特會戰之後,被打敗的普魯士被迫將一部分領土割讓給拿破侖,拿破侖將這塊土地讓波蘭人建立了華沙公國。8年之後華沙公國再次被普魯士和沙俄帝國瓜分。生活在大波蘭地區的波蘭人的土地被没收,其地區加速德國殖民化。

一戰結束時,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提出了關於民族自決的十四點和平原則,并成爲巴黎和會的指導性綱領,但是關於波蘭獨立的建議,最初沒有設定可以普遍接受的國境綫。除了沙俄帝國之外,18世紀末被普魯士吞并的波蘭大部分地區在一戰結束時仍是德國的一部分,波蘭其餘的領土在奧匈帝國境内。德國的部分地區包括大波蘭地區,其中波兹南是一個主要的工業城市,居住在該地的波蘭人超過60%[1],一戰結束之後,這些波蘭人都希望生活在重新建立的波蘭國家之内。

起義

1918年11月9日威廉二世退位,這標誌著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終結,取而代之的是魏瑪共和國,希望波蘭擁有主權的波蘭人開始認真準備起義。

1918年12月27日,在著名鋼琴家伊格納西·帕德雷夫斯基( Ignacy Paderewski)發表愛國演講後,波茲南爆發了起義,他於1919年成為波蘭總理。

起義部隊由波蘭軍事組織的成員組成,他們組建了Straż Obywatelska(公民衛隊),後來更名為Straż Ludowa(人民衛隊),其中包括許多志願者,他們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退伍軍人。到達巴扎爾酒店,從那裡發起起義,是來自Wildecka kompania Straży Ludowej(維爾達人民衛隊)的 100 人強大的部隊,由率領。執政機構是Naczelna Rada Ludowa(最高人民委員會)。最初,委員會成員,包括Stanisław Taczak上尉和將軍Józef Dowbor-Muśnicki反對起義,但他們改變主意支持 1919 年 1 月 9 日的起義。

1918年11月11日停戰協議的簽署使得德國軍人士氣低落,從而引發了德國內部社會衝突,德國新政府不得不鎮壓本國的德国十一月革命行動,而無暇顧及波蘭人的起義,這個時機對起義者來說是有利的。

到 1919 年 1 月 15 日,波蘭人已經控制了該省的大部分地區,他們與德國正規軍和非正規部隊(如格倫茨舒茨)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戰鬥一直持續到2月16日協約國和德國之間的休戰續簽。停火也影響了大波蘭的前線,但儘管停火,小規模衝突一直持續到1919年6月28日最終簽署《凡爾賽條約》。

歷史評價

起義是波蘭最成功的兩次起义之一,另一次是1806年的波蘭大起義,以拿破崙的军隊進入波蘭一方對抗普魯士而告終。許多大波蘭起義者後來參加了反對德國統治的西里西亞起義,起義始於 1919年末,結束於1921年。這次起義的成果是自1795年以來波蘭再次成爲了一個歐洲的獨立國家。

起義對《凡爾賽條約》的簽署產生了重大影響。條約不僅將起義者獲得的地區劃歸給波蘭,還將很多德國人居住的比得哥什萊什諾和拉維奇等城市以及波蘭走廊也劃歸給了波蘭,這些土地是在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蘭之前的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一部分,這些土地將使波蘭有了通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

由於《凡爾賽條約》使德國失去了一些領土,從而在德國滋生出了復仇主義的思潮[2]。比如:但澤地區和東普魯士地區以及波蘭走廊等都成爲了阿道夫·希特勒的政治綱領的一部分。1934年新上臺的納粹政府雖然與波蘭簽署了《德波互不侵犯條約》,承認了兩國新邊界。但是波蘭强人領袖畢蘇斯基去世之後,隨著德國吞并奧地利、並通過慕尼黑協定占領捷克斯洛伐克等一系列擴張行動,德國向波蘭提出修改條約遭到波蘭拒絕,最終德國於1939年4月28日單方面退出該條約,並於同年9月1日入侵波蘭。

参考文献

  1. ^ "Historia 1871–1939" Anna Radziwiłł, Wojciech Roszkowski Warsaw 1998
  2. ^ Boemeke, Manfred F.; Feldman, Gerald D.; Gläser, Elisabeth, eds. (1998). The Treaty of Versailles: A Reassessment After 75 Years. Publications of the German Historical Institut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220
战区
歐洲戰場
西面战线 · 东面战线 · 意大利战线 · 巴尔干战线(馬其頓 · 塞爾維亞
中东战场
加里波利 · 西奈及巴勒斯坦 · 高加索 · 波斯 · 美索不達米亞 · 南阿拉伯英语South Arabia during World War I
非洲战场
西南非 · 東非 · 西非(多哥蘭 · 喀麥隆) · 北非
亞太戰場
青島 · 德屬薩摩亞英语Occupation of German Samoa · 德屬新幾內亞英语Australian occupation of German New Guinea
海戰
大西洋戰場 · 地中海海戰英语Naval warfare in the Mediterranean during World War I · U艇海戰英语U-boat Campaign
参与国家
協約國
同盟国
奥匈帝国 · 德意志帝國 · 奥斯曼帝国 · 保加利亞王國 · 意大利王国(中途退出)
主要事件
战前冲突
导火索
1914年
邊境戰役 · 列日戰役 · 策爾戰役 · 坦能堡战役 · 入侵塞尔维亚 · 第一次马恩河战役 · 阿拉斯战役英语Battle of Arras (1914) · 薩利卡米什戰役 · 青島戰役 · 加利西亚战役 · 第一次马祖尔湖战役英语First Battle of the Masurian Lakes · 科盧巴拉河戰役英语Battle of Kolubara · 奔向大海 · 第一次伊珀尔战役 · 科罗内尔海战
1915年
第二次馬祖爾湖戰役英语Second Battle of the Masurian Lakes · 第二次伊珀尔战役 · 加里波利之战 · 第二次阿圖瓦戰役英语Second Battle of Artois · 伊松佐河战役 · 卢西塔尼亚号沈沒事件 · 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 · 俄國大撤退 · 第二次香檳戰役英语Second Battle of Champagne · 科索沃攻勢英语Kosovo Offensive (1915) · 庫特之圍 · 洛斯戰役英语Battle of Loos
1916年
埃爾祖魯姆攻勢英语Erzurum Offensive · 凡尔登战役 · 納羅奇湖攻勢 · 阿夏戈戰役英语Battle of Asiago · 日德兰海战 · 索姆河战役(首日) · 布鲁西洛夫攻势 · 羅馬尼戰役英语Battle of Romani · 莫納斯提爾攻勢英语Monastir Offensive · 外西凡尼亞戰役英语Battle of Transylvania
1917年
佔領巴格达英语Fall of Baghdad (1917) · 齐默尔曼电报 · 第二次阿拉斯戰役英语Battle of Arras (1917) · 第二次埃納河戰役英语Second Battle of the Aisne · 克倫斯基攻勢 · 香檳山 · 第三次伊普爾 (帕森达勒) · 默勒謝什蒂戰役英语Battle of Mărășești · 第二次凡爾登 · 卡波雷托戰役 · 拉马尔迈松 · 南巴勒斯坦攻勢英语Southern Palestine Offensive · 康布雷戰役 · 福克沙尼停戰協定 · 俄國與同盟國停戰協定
1918年
拳擊行動 ·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 · 皇帝會戰 · 蓋奧克恰伊戰役 · 第二次皮亞韋河戰役英语Second Battle of the Piave River · 第二次马恩河战役 · 百日攻勢 · 瓦爾達爾攻勢英语Vardar Offensive · 米吉多戰役英语Battle of Megiddo (1918) · 第三次外約旦進攻英语Third Transjordan attack · 默茲-阿戈訥攻勢 · 维托里奥威尼托战役 · 薩洛尼卡停戰協定 · 穆兹罗斯停战协定 · 維拉朱斯蒂停戰協定 · 康边停战协定
其他冲突
  • 墨西哥革命 (1910年–1920年)
  • 索馬利蘭戰役 (1910年–1920年)
  • 利比亞反抗運動 (1911年–1932年)
  • 馬斯喀特叛亂英语Muscat rebellion (1913年–1920年)
  • 马利兹叛变 (1914年–15年)
  • 塞安戰爭英语Zaian War (1914年–1921年)
  • 庫德族叛亂英语Kurdish rebellions during World War I (1914年–1917年)
  • 塞努西戰役英语Senussi campaign (1915年–16年)
  • 伏爾塔-巴尼戰爭英语Volta-Bani War (1915年–1917年)
  • 复活节起义 (1916年)
  • 達爾富爾遠征英语Anglo-Egyptian Darfur Expedition (1916年)
  • 考森叛亂英语Kaocen revolt (1916年–17年)
  • 中亞叛亂英语Central Asian revolt of 1916 (1916年-17年)
  • 俄國革命 (1917年)
  • 張勳復辟 (1917年)
  • 芬蘭內戰 (1918年)
戰後衝突
相關条目
特殊条目
一战战役列表英语List of military engagements of World War I · 海上战斗 · 空中战斗英语Aviation in World War I · 战壕密码 · 一战有关人物 · 一战中的化学武器英语Chemical weapons in World War I · 铁路英语War Department Light Railways · 一战中的技术 · 壕溝戰 · 瓜分奥斯曼帝国 · 聖誕節休戰 · 十四點和平原則
平民所受的残暴对待
战后影响
其他
終結一切戰爭的戰爭 · 女性的角色英语Women in World War I · 关于一战的文献英语World War I in literature · 总体战 · 1918年流感大流行 · 剩余军人英语List of last World War I veterans by country
  • 分类分类
  • 主题主题
皮雅斯特王朝时期
972年波战争 采德尼亚战役 · 1003年至1005年间的波德战争 · 1007年至1013年间的波德战争 · 1015年至1018年间的波德战争 · 1018年波兰-基辅罗斯战争 · 1072年波兰-波希米亚战争 · 1109年的波德战争 · 1146年的波德战争 · 1156年波德战争  · 蒙古入侵  · 蒙古第二次入侵波蘭  · 蒙古第三次入侵波蘭  · 1326年至1333年间的波兰-条顿骑士团战争 普沃夫采战役 · 加利西亚-沃里尼亚战争








雅盖隆王朝时期
波兰-立陶宛-条顿战争 格伦瓦德之战 · 1414年波兰-条顿战争 · 1422年波兰-条顿战争 · 1431年-1435年的波兰-条顿战争 · 胡斯战争格罗特尼基战役 · 1444年波战争 瓦尔纳战役 · 十三年戰爭 · 牧师战争 · 波兰-摩尔达维亚战争 · 1512年至1522年间的波兰-立陶宛-莫斯科战争  · 波兰-条顿战争 (1519年–1521年) · 波兰-立陶宛-莫斯科战争 (1534年-1537年)  · 奥斯曼-鞑靼入侵波兰与立陶宛
波兰立陶宛联邦时期
第一次北方战争 · 但泽起义卢比谢沃战役 · 1577年围攻但泽 · 立窩尼亞戰爭1577年至1682年间的俄波战争 · 1587年至1588年间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争贝奇纳战役 · 1589年鞑靼人入侵 · 科辛斯基起义 · 1593年鞑靼人入侵 · 纳雷韦科起义 · 摩尔达维亚权贵战争 · 1620年至1621年间的波土战争 · 波瑞战争 · 反齐格蒙特战争林雪平战役 · 1600年至1629年间的波瑞战争1600年至1611年间的波瑞战争 · 1617年至1618年的波瑞战争 · 1621年至1625年间的波瑞战争 · 1626年至1629年间的波瑞战争 · 1609年至1618年间的波兰-莫斯科战争 · 泽布日多夫斯基起义 · 三十年戰爭 · 1620年至1621年间的波土战争楚措拉战役 · 1624年鞑靼人入侵 · 日马伊瓦起义 · 费多罗维奇起义科尔松战役 · 斯摩棱斯克战争 · 1633年至1634年间的波土战争 · 帕夫卢克起义 · 奥斯特扎宁起义 · 1644年鞑靼起义 · 赫梅利尼茨基起义 · 1654年至1667年间的俄波战争 · 第二次北方戰爭 · 大洪水时代 · 1654年至1667年间的俄波战争 · 1666年至1671年间的波兰-哥萨克-鞑靼战争 · 1672年至1676年间的波土战争 · 1683年至1699年间的波土战争维也纳之战 · 大北方戰爭 ·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 巴尔联盟  · 1792年俄波战争 · 柯斯丘什科起义
瓜分波蘭时期
波兰第二共和国时期
波烏戰爭 · 大波兰起义 · 塞伊內起義 · 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边界冲突 · 第一次西里西亚起义 · 波苏战争华沙战役 · 第二次西里西亚起义 · 波蘭—立陶宛戰爭 · 第三次西里西亚起义 · 西班牙内战 · 波兰-立陶宛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 德国入侵波兰 · 意大利攻防战 · 犹太区起义華沙猶太區起義 · 比亚韦斯托克犹太区起义 · 暴风雨行动险门行动 · 利沃夫起义 · 华沙起义 · 軍事史
波兰人民共和国时期
波兰第三共和国时期
自2001年起至今的阿富汗战争 · 伊拉克战争 2003年入侵伊拉克 · 占领伊拉克